今天安排学生开火车分享“搭配”的题单,正确率还是不错,看来前置学习后,在课堂上重在问题的解决,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提高还要快些。但是如果前置学习敷衍了事,跟不上课堂节奏是件很痛苦的事情。 在课堂也分享了昨天的“每日一练”,昨天完成的孩子到另外的教室去碰撞,其他的孩子马上开做,只有少部份孩子能很快解出来,所以在其他孩子分享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参与。从现在开始,我们把“每日一练”纳入个性化作业,有志同道合的孩子第二天一起碰撞,自发形成“每日一练”俱乐部,真正体现个性化的学习。适合在全班分享到题型,可以让他们来精彩亮相,提高的他们参与兴趣。
在和一些家长聊的时候,发现有的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,如:思维不好,没打开思路,不灵活等等。貌似数学思维是应该与生俱来,其实多数孩子的思维训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如果不通过典型题型的训练,咋可能培养出灵活的思维,数学的魅力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的难题,在解决的过程中去发现规律,再用学到的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,如此循环。也有的家长说,孩子一看到难题就束手无策,原因很多:理解力不到位、找不到隐藏的关系、归纳能力欠缺------还有也是家长最不愿意面对:上帝把数学这扇们关上了。不过,一定也是给孩子打开了另外的窗,慢慢前行总比不前行好。还是少抱怨,多帮助孩子翻过那道坎,或者在孩子攀登的过程中,为孩子摇旗呐喊。如果家长们自己都对思维训练都绕道而行,还能指望孩子积极努力吗?惰性也是可以传染的------
在6班对思维导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,又给出了一些范例,其实,思维导图可以运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,如学习计划、演讲、写作等等,可以安排帮助孩子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。
所以,今天的家作安排完成书上P78-79的预习,并做出思维导图,孩子们还编出绘制思维导图的三部曲:一看二想三画。(看数学书,想指把重要的数学信息归纳总结,画指体现个性化的构图方式)
期盼已久的“跳棋”争霸赛开始了,教室的比赛火热进行着,观察有的孩子从路人,几番厮杀后,变成高手,每组的胜利者还接受其他胜利者的挑战,华山论剑,我煮沉浮。好玩啊!
英雄榜,徐哲晨单挑5人大获全胜
12.7解题分享
(4+2)×2×6 —(8+6)×2=44(分米)
方法2: 周长实际增加是中间的4个长和2个宽
12.8每日一练
小红和小明同时计算两个数的和,小红算得的结果是778,小明算得的结果是373。现已知小红计算的结果正确,小明计算的结果是错误的,小明算错的原因是将其中一个加数末尾的0漏掉了。两个加数各是多少?
评论